然而,這些生動的勞動歌謠卻因為夏布織造業的衰落一度消聲匿跡。在榮昌的盤龍鎮,原石田鄉已83歲高齡的顏坤吉老人,還能唱年輕時就喜歡唱的神歌。如今,聊起夏布,老人總會用這首“神歌”進行“講解”。由于年紀的原因,顏坤吉老人已經很少和織布機打交道了,但哼唱起這首祖先流傳下來的“麻布神歌”卻是鏗鏘有力,手還不停地跟著節奏打拍子。 . N' E1 @/ ]4 E
有女莫嫁人梭梭匠,熬更受夜命不長,
編布編到通天亮,卷起麻布去趕場,
一走走到場街上,買給老板才有祥。
老人唱完,又講述了歌曲中主人公幺妹不顧父母反對,追求真愛,最終嫁給一個編制夏布匠人的故事。! d1 p' j( R1 R! A8 R" g `/ g
榮昌盤龍人說的客家話,與廣東梅縣的粵東客家話較相近。發音上多送氣音,不嚴格講究平仄。平聲入聲分陰陽,上去不分陰陽,聽上去有點像唱歌??图以捲谡Z言、詞匯和語法上都有它的特色,同普通話比較,保留著較多的漢語古音韻。如今被評為夏布國家級傳承人的顏坤吉老人被重慶媒體稱為“麻布神歌”最后的守望者。顏坤吉老人從8歲開始學織布,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他說:“‘神歌’之‘神’,不在于它神奇,而是提神!” “當年盤龍鎮家家都有織布機,人人都會織布,大家常常通宵達旦織布,為了醒瞌睡,大家就通過唱歌來提神”。, D6 u; t7 a) ]+ O
據重慶商報的記者了解,“神歌”是配合織布機的節奏來克服織布時的單調與疲勞,最后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勞動歌謠。由于大家都是織布之人,“神歌”便迅速滲透到每個家庭、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凡編織夏布的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幾句或幾首,有時晚飯后或晚上乘涼,院子的青年男女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探討歌曲,你一段我一段拉開嗓門獨唱或對唱起來,這時麻布神歌又成為了大家休閑的一種娛樂方式。當時,神歌唱得好的人,就像今天的明星偶像一樣受人追捧?!吧窀琛钡膫鞒?,給夏布這門民間技藝增添了許多傳奇的色彩。 * O, d- z0 x7 a6 H# u4 v( C+ k0 W . ^$ J+ ?5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