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7yw96"></button>

    <th id="7yw96"><track id="7yw96"></track></th>
  1. <th id="7yw96"><track id="7yw96"></track></th>

    促織網

    標題: 《說文解字》中表服飾的字的文化透視 [打印本頁]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6
    標題: 《說文解字》中表服飾的字的文化透視
    《說文解字》中表服飾的字的文化透視
    5 C+ F6 h% x0 l- y作者:王莉     指導老師:張薇薇
    ; n  _# o7 I; S7 X+ n/ {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早在服飾起源之時,就將古代先民的生活習俗、等級觀念、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信仰等積淀其中。本文試以《說文解字》中常見的服飾字來揭示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
    . z1 S+ d& x% D6 I關鍵詞:《說文解字》;服飾;文化
    7 C7 q/ S" O/ {- Y
    $ A9 x9 d5 K8 |  a/ i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服飾文化猶如一道清新、亮麗的風景,讓我們心曠神怡,久久回味。這里所說的服飾文化就是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在服飾中的體現。服飾,它的含義廣泛,我們這里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來解釋。廣義的服飾是指人們的穿戴的總稱,它不僅包括人類穿在身上的衣服,而且包括衣服上人體上的裝飾物。這里不僅包括衣、袍、褲、帽、襪、鞋等,還包括釵、簪、耳環、手鐲、戒指等。狹義的服飾主要指穿在身體上的衣服。這里我們主要論證的是狹義的服飾。
    5 w6 Z) R4 Q$ ~# H6 _    關于服飾的起源問題,眾多學者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起源于御寒防暑;有人認為是起源于遮羞;還有人認為是為了引起異性的注意。其實,我們的祖先最早創造服飾是為了遮身暖體。這在我國的古典文獻中就有說明。如《說文&#8226;衣部》云:“衣者,人所倚以蔽體也?!?/font> 又如《釋名&#8226;釋衣服》亦云:“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font>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服飾首先起源于人們避寒暑遮形體的需要。當然服飾也不局限于遮身暖體。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狈椧簿哂忻阑墓δ?。先民們從服飾起源之初,就已將其生活習俗、等級觀念、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信仰等都積淀與日常生活服飾的穿戴之中,這些通過我們古老的漢字記錄保存下來。
    # o2 B/ f$ N) N# i/ p2 K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音義的字典。但它不僅僅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許慎在《說文解字&#8226;敘》里說他的書有“理群類”的作用。許沖《上說文解字書》提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又說這部書“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載畢”。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說文解字》還包含著我國古代社會豐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將通過《說文解字》中有關服飾的字來透視我國古代的服飾文化及服飾文化背后蘊含的深層涵義

    " E7 x) a# n' q; z) W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6
    % m6 b" v4 a" v
    、服飾字名目繁多,分工細致
    3 m8 i! |4 P% ]+ @   《說文解字》中有關服飾的字名目繁多,分工細致。服飾可分為頭衣、體衣與足衣。頭衣,古代的帽子?!墩f文解字》中表示頭衣的字主要有冠、冕、胄、冒、弁、巾、幘、幗等。體衣即穿在身上的衣服。古代的衣服分為上衣和下衣,上衣稱衣,下衣稱裳,合稱“衣裳”。此外,除了上衣下裳這種體衣形制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傳統的體衣形制,衣裳連屬制即深衣,形狀大概像現在的連衣裙。在《說文》中古代的上衣主要有襦、襌、複、裌、裡、裼、裘、袞、褻、衷、褐、紳等。下衣主要有裳、裙、韠、绔等。深衣主要有袍、襜、褕 等。足衣,穿在腳上的都可以叫足衣,包括各種鞋子和襪子?!墩f文》中有關足衣的字主要有履、屨、屨、舄、鞋、靴、襪等。此外,如果按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服飾分,又可分為祭禮服、朝會服、從戎服、吊喪服、婚禮服。如冕、袆、舄等只有在祭祀或朝會時才穿。衰是吊喪時穿的衣服。卒、 胄是從戎服。從這些表示服飾的字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服飾的種類繁多,分工細致。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服飾穿著。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7

    7 _+ [( C% t* H/ Z二、一些服飾字表現出古代人民的生活習俗
    , k1 Y3 {9 ^2 e+ \$ `! S) [    生活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定型下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風俗,它包括飲食、出行、娛樂、婚姻、喪葬、器用等習俗。服飾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它無時無刻不反映人們在生活方面的習俗。這里試從婚姻習俗和喪葬習俗兩方面來闡述《說文》中表服飾的字所表現的生活習俗。
    $ \% z$ A3 P2 k3 @" E: [7 |9 U2 \(一)鳳冠霞帔與婚姻習俗
    / a; ~; P' O2 Q6 L# e$ c+ C% U長期以來,戴鳳冠,穿霞帔,一直被視為婦女最大的榮耀?!傍P冠霞帔”成為貴族婦女的代名詞。其實鳳冠霞帔早在我國漢代時就已存在。在漢代它是一種禮服,只有皇后、皇太后在入廟行禮時才可以穿著。這說明鳳冠霞帔從它一產生就被賦予了階級的色彩,擁有了高貴的地位。所謂“鳳冠”就是冠上飾有鳳凰的都帽子。因為鳳凰一直以來被視為神鳥,又因為鑲在冠上的鳳凰多為金銀等貴重的材料制成,所以戴鳳冠象征著吉祥、高貴?!跋监笔且环N高檔的絲織品所制成的帔,它的形狀應該和我們現在的女式服飾中的披肩相似。因為它是一種高檔的絲織材料制成,所以一般平民百姓是享用不起的。只有統治階級才可以享用。唐代以后,貴族階級也可以穿鳳冠,戴霞帔。唐懿德太子墓石橔線雕就有戴鳳冠的女子。到了清代,鳳冠霞帔更是一種榮耀的象征?!都t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中說賈寶玉和賈蘭即將赴考,王夫人、李紈等不免但心,寶玉對李紈安慰道:“嫂子放心!我們爺兒倆個都是必中的,日后蘭哥還有大出息,大嫂子還要戴鳳冠,穿霞帔呢?!庇纱丝梢婙P冠霞帔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鳳冠霞帔象征著高貴、吉祥。所以后來普通百姓人家女兒出嫁時,常以戴鳳冠,穿霞帔為習俗,一方面是為了顯示家族門第的高貴,另一方面也希望女兒日后能獲得高貴的地位和吉祥如意的生活。所以鳳冠霞帔就成為寄托人們美好愿望的婚姻習俗而得以流傳下來。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8
    - U9 S: a+ k( s( r9 T- E. _8 I( I0 H
    (二)衰、衽、襚 、襲與喪葬習俗
    7 p! o1 {6 |& O$ {' w) r  O7 e& E    生老病死是每個民族都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在喪葬時有眾多的習俗與禁忌,如:墓地的選擇、陪葬的物品、棺木的大小、喪服的種類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在《說文解字》中反映我國古代喪葬習俗的服飾字主要有衰、衽、襚 、 、襲等。/ d6 B2 w3 e9 a" r4 ?
    古代在親人去世后都要居喪守喪,居喪守喪時間的長短以及在居喪守喪期間飲食起居的要求都根據與死者關系的親疏遠近來規定,這就是古代所說的“五服”制度。五服中以“斬衰”為最重的喪服,它表示死者與守喪之人的關系最親近,通常是子女為父、妻為夫、臣為君所穿。這里所說的“衰”,本指服喪時綴于胸前的一塊粗布,《儀禮&#8226;喪服》鄭玄注中說:“廣袤當心也,前有衰,后又負版,左右有辟領,孝子哀戚無所不在?!?/font> 以此來表示失去親人、君主的哀痛心情。后來“衰”又引申用以指喪服的上衣?,F在社會在親人去世后仍然有“披麻戴孝”這種習俗,應該與“衰”有很大的關系。
    0 X1 Q: R2 P% F- ?  e) p6 Z    古代在人死之后親戚朋友會向死者贈送衣、衾等禮物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耙`”就體現了這一習俗?!耙`”在古代是一種死人穿的服飾?!墩f文》中說:“襚,衣死人也?!焙髞碇饾u引申為給死者贈送衣衾。如《儀禮&#8226;士喪禮》:“君使人襚,徹帷,主人如初。襚者左執領,右執要,入升致命?!?/font> 此外與襚意思相近的還有“ ”,它也表示向死者贈送衣物。這兩個字都表現了中國喪葬制度中“事死如生”的習俗。這一習俗寄托了生者的希望死者能在陰間也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6 k$ X9 i  _" e
        我國古代存在“陰陽相隔”、“生死有別”的觀念,即死去的人是和活著的人有所不同的,他們不能再像活著的人那樣飲食起居。這種觀念也體現在服飾的穿著上?!墩f文》中有“衽”這個字。它表示衣襟的意思。在古代漢族人民都以穿“右衽”的衣服為習俗。但有一種情況特殊,就是死者的衣服都是“左衽”?!秲x禮&#8226;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编嵭ⅲ骸白篑?,衽鄉左,反生時也?!?/font> 以此來和活著的衽人相區別。此外,與“衽”相同的還有“襲”《說文》中它的意思也是穿左衽的衣服。從這兩個字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的喪葬制度中有以穿左衽衣來表示生死有別這一習俗。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8
    ) ~! L8 Z/ k' x  `' {- N$ a9 w7 z
    三、有些服飾字反映古代社會的等級觀念  P: c2 b( e' d4 w$ w9 C# z
        服飾自從進入階級社會后就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成為統治者統治的政治工具?!兑?amp;#8226;系辭下》中稱:“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font> 可見,中國早已有“衣服治國”的說法。衣服怎樣治理國家呢?這就要靠服飾的等級制度來起作用。古代服飾有使君臣相別、長幼有序、貴賤有等的功能。不同的階層、不同的職業的人們穿戴的服飾無論是從質地款式還是圖案色彩來說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墩f文》中的眾多服飾字從形制、顏色、紋飾、質地等方面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嚴格的等級差異。- _) a6 l0 N% [' O$ `
    (一)從形制上看9 l3 X1 _$ s! W1 b. b4 z6 L& [2 \
    1、士服長袍,民著短衣2 |, y# }* @# L" t+ N
        形制上顯示出的等級差異主要體現在衣服的長短上。平民百姓只能穿短衣,而貴族階級則穿長袍。這主要是因為長袍式的衣服不便于工作,穿著此類衣服的只能是不用從事勞動生產的貴族統治階級,而普通百姓只能穿著較短的便于工作的短服。在《說文》這類字的典型代表是“袍”和“襦”。袍。長襖叫做袍。長至腳背,是士階層的日常服飾,漢代以后,袍成為朝服,可以穿著它出入社交場所。魯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之所以穿著長袍不肯脫下來就是因為那是一種士階級的象征,由此可見,袍是一件象征著地位階級的外套。襦,是一般百姓平時御寒是衣服,陸游《贈賣薪王翁》詩:“軟炊豆飯可支日,厚絮布襦聊過冬” 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49
      K+ Q' h. c6 ^! P, M8 X4 O* r
    2、貴冠賤巾; A2 v8 B/ G1 I6 r9 f( _
        等級身份差別在形制上的第二個體現就是貴冠賤巾。一般說,貴族戴冠、冕、弁,而庶民百姓則戴巾幘。冠是貴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把戴冠看得非常重要就是因為冠是貴族區別于平民的標志之一,如班固的《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font> 從這里我們可看出戴冠的大多是王公貴族。而冕更是一種高貴的頭衣。古代只有天子、諸侯祭祀時才能戴冕?!墩f文》說:“冕,大夫以上冠也?!焙髞砻岬牡匚恢饾u升高,發展到只有帝王才可以戴冕。冠、冕都是上層人士所戴的帽子,而普通百姓只能戴巾,巾,就是一塊布做的帽子,可能它更像我們現在少數民族婦女所戴的頭巾。古代平民呢百姓是不準戴冠冕那樣高大威儀的帽子,所以在他們成年行冠禮時只能用一塊頭巾裹住頭,這在古代的文獻中所記載,如《釋名&#8226;釋首飾》所記:“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font> % K0 V0 [. s5 l" q3 f
    3、舄尊屨卑
    ! I: a9 J6 y: _
        等級身份差異在形制上的第三個體現是舄尊屨卑。舄是先秦天子、諸侯所穿的鞋子?!对娊?amp;#8226;小雅&#8226;東攻》云:“赫芾金舄,會同有澤”, 這說明舄是一種高檔材料所做成的鞋子,穿著它朝會象征著地位、財富。而屨是用葛、麻制成的鞋子,這種鞋子粗糙而且不防潮防濕,只有貧民才會穿它?!对娊?amp;#8226;魏風&#8226;葛屨》有“糾糾葛屨,可以履霜”的話,可以看出當時屨是貧苦人民所穿的鞋子。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0

    3 c/ y% t1 U! S(二)從顏色上看
    8 c( s$ `. w' v8 D: y    服飾的色彩不僅是美化服飾的一種手段,更體現了等級和身份。顏色作為尊卑的象征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過,而把顏色賦予理論內涵并與政治相聯系的卻不多見。我國古代把青、赤、黃、白、黑視為正色,象征著尊貴。而把碧、紫、騮等成為間色,象征著卑賤。達官貴人穿著正色之服,而下層奴仆只能用卑賤的間色。此外,服飾的色彩所標志的等級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紫色,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種卑賤的服色??鬃泳秃苡憛捵仙?,他曾說:“惡紫之奪朱也?!钡搅颂拼?,它又一躍成為權貴們的法定服色。據《今古奇觀》第六回載:唐時,有邊境小國來下戰書,滿朝文武竟無人識得,賀知章推薦李白能辨番書,玄宗賜李白進士并紫袍金帶,李白上殿讀譯番書如流。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1
    ! X8 b8 I) ~0 @* k0 k3 ^
    (三)從紋飾圖案上看
    " D$ C$ a8 R. g: @- l' H    古代帝王將相和普通百姓的衣服上的紋飾圖案有著明顯的等級區別。有些紋飾圖案是天子和和王后專用,他人不可妄用。如“袞”,它是天子所穿是衣服,上面繡有一條龍頭向上的龍。以表示“飛龍在天”的意思。而一般官員上繡的龍則是龍頭在下的降龍。以此來和天子的袞服相區別。古代天子穿袞服。而王后穿褕衣。這種衣服上面繡有鳳凰,以此來和天子所穿的袞衣相配。此外有的服飾上的紋飾表示特定的身份。如“卒”《說文》:“隸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弊浔局腹糯`穿的衣服,后來把“卒”刻在衣服上,成為士兵的專用服。穿這類衣服有標識作用。又如“ ”,《說文》:“卒也?!?/font> 衣上通常題識有“勇”、“壯”等字樣用來表明士兵特有的身份。而一般普通百姓衣服上不允許有紋飾,由于百姓衣服上不存在紋飾而且所穿之服多為素色,故后來稱庶民為白丁,劉禹錫的《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本褪呛芎玫淖C明。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2

    / |5 Q& Z0 z! p$ P2 u% J  l(四)從質地上看
    $ h0 b' Q# z& A    古代服裝的用料不如現在的豐富。制衣的材料主要有皮、毛、革、絲、葛、麻等。富貴者所穿多是狐裘絲織品,而平民百姓只能穿葛、麻等織品?!墩f文》從質地上反映服飾等級制度的服飾字具有代表性的是裘、裋、褐、。裘是一種皮衣,大多是用動物的皮毛所制成。6 N" s0 i# U  Z+ x
    《說文》:“裘,皮衣也?!濒靡灿泻脡闹?,一般以白狐裘為最名貴。如《史記&#8226;孟嘗君傳》:“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無雙?!?/font> 一裘值千金,可見這不是普通百姓所消費得起的?!把V”、“褐”都是質地粗劣的衣服。通常用粗麻粗毛制成,這種衣服不如裘和絲織的衣服柔滑、輕便,所以只有貧苦百姓才會穿它?!对娊?amp;#8226;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窮苦人連這種粗麻衣服都穿不起,可見生活的極端困苦。難怪古人將脫去褐衣去做官叫做“釋褐”,因為褐衣已經成為貧苦百姓的一種象征。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3

    , v) f4 P7 R# }" r& {/ v四、有些服飾字反映了民族的差異性: m& k. h+ C! p$ k" d( w! L. C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這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等意識形態的差異上,也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服飾的差異。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體現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服裝。這說明服飾是存在地域差別具有民族性的。這種服飾上的民族差異性在《說文》中表服飾的字可略見一斑。+ U& f$ [: }; Q( C
    “帽”據考察是漢代后才出現的,漢代以前的帽子叫頭衣?!霸弧焙汀懊啊笔敲钡墓抛??!墩f文》:“曰,小兒蠻夷頭衣也?!?/font> 這就是說帽子是小孩、蠻夷等少數民族的頭衣。這種說法不免帶有歧視少數民族的一種酸溜溜的味兒。因為漢族人是不大看得起帽子的,認為它是蠻夷等少數民族的頭衣。那么漢族人戴什么樣的頭衣呢?漢族人當時戴冠、冕這類的帽子。它們是上層貴族戴的帽子,這樣的帽子戴起來能體現人的莊重威儀,所以有句成語叫做“冠冕堂皇”。撇開莊重與體面不說,漢族人戴冠冕,而少數民族戴帽,這就體現了服飾的民族差異性。當然,由于后來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往來、交流,帽子漸漸地為漢族人所接受。甚至到了唐代帽子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如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說張旭不拘禮節,“脫帽露頂王公前”。 % W3 K0 g7 [" H" H; I
    表現服飾的民族差異性的字不僅僅只體現在古代人民的頭衣上,在古人所穿的體衣和足衣上也有所體現。
    4 [- L! V  V3 Q4 R  u
        古代上衣的款式單一,多為衣襟相交這樣的服飾款式。華夏族衣襟是向右掩,即左衣襟壓在右衣襟上,稱右衽。而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則是向左掩,稱左衽?!墩撜Z&#8226;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笨鬃釉谶@里所說的“被發左衽”就是少數民族的服飾裝束。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衣襟遮掩方向上的這一細小款式差別卻體現了兩個不同民族的服飾穿著風格。+ L- L$ Y6 v0 Q" i7 F: r
        古代漢族人民多穿履,而少數民族在足衣上卻顯示出于漢族人不同的風格。這主要體現在“靴”上。靴是一種可以包裹到小腿以上的足衣,它很像我們現在女孩中流行穿的長筒靴。這種“靴”它最早出現在西北匈奴等游牧民族北方的氣候寒冷,穿靴既能保暖,而且便于乘騎、游牧。后來戰國時的趙武靈王從西北少數民族引進,魏晉南北朝時隨著民族的大融合,穿靴已經廣泛流行于漢族人們的生活中。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4

    * Z: F. ~5 ^1 D; X) `" w7 ^  J. _  G五、一些服飾字反映儒家含蓄內斂的審美心態3 y. a/ I: {, W% p2 W. \2 a  F3 L2 J
        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它不僅體現在政治統治上,而且也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的穿著上。中國有著傳統的保守思想。在中國裸露肌膚是不符合審美標準的。民間流傳“男不露臍,女部露皮”的俗語。服飾從創造之初的遮身暖體功能,進而深化到遮羞功能這就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含蓄美。
    * U4 D, d5 G" v) Z4 k* t5 a    我國古代的服飾經歷一個從芾到衣、裳再到深衣的發展過程。芾是漢族人民最早的服裝,它相當于一塊遮羞布,遮住了人們的下體。這說明從芾開始古人們已經萌生了一種含蓄內斂的審美觀念。從芾到衣、裳是漢族人的含蓄內斂的審美心態的一度發展。衣、裳從長短來說,它是比芾長的。它能更好的包裹人的身體不使肌膚裸露。但衣、裳這種服飾形制也許仍然有欠缺之處。于是古人就把衣、裳相連。這就是深衣,《禮記&#8226;深衣》中說:“深衣要有制度,各部位的裁剪有一定的尺寸,短的地方不能露出皮膚,長的下擺不能觸到土地”。從這里我們大概可以想象深衣應該就像現在的長至腳背的晚禮服。穿上這種衣服應該是可以嚴密包裹身體不使肌膚外露了。以上都說明了我國服飾從起源之初就反映了古人們的含蓄內斂的審美心態。這種含蓄內斂的審美心態也在個別的服飾字中得到體現。如“襟”字,它的聲旁“禁”兼表義《說文》段玉裁注中說“襟”是由“衿”變化來的,凡是今聲的字都有禁制的意思。因為袒胸露懷為不禮,所以以襟禁之。再如“褲”先秦時的褲沒有褲襠、褲腰,與現在的袖套相似。后來漸漸地演變成一種前后有襠的“窮绔”,這種褲子穿起來方便,而且不裸露肌膚?!敖蟆焙汀把潯倍颊f明了古人們有保護身體的私密意識,這種私密意識正是古人們含蓄內斂審美心態的體現。
    作者: 錦衣衛士    時間: 2015-5-3 21:54

    % a$ i/ o9 \# h9 d0 @2 |  V六、一些服飾字可看出古代人的自然崇拜和信仰: j. V: k/ f: o2 i
        我國古代以上衣下裳為典型形制《易&#8226;系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薄扒敝柑?,“坤”指地,上衣下裳正好對應神圣的天地。這就反映古人的一種天地觀意識。此外,古代的服飾的樣式不如現在的豐富、新穎。古人對服飾的美化主要著眼于襟、袖、領、帶、邊的紋飾和服飾的顏色。透過這些紋飾和色彩的變化我們也能看出古代人民的自然崇拜和信仰。
    % }2 f. ~* l& |& G* e$ X0 _$ c    首先從紋飾方面看,龍是華夏民族是象征。中國人經常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體現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其實,龍很早以前就受到中國人的關注,這不僅體現在黃帝乘龍駕霧升天的傳說以及龍圖騰等方面。還體現在古人們把龍這種圖案繡在衣服上來表達對龍的敬仰?!靶枴本褪且粋€例子?!墩f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與下幅,一龍蟠阿上鄉”。說明袞是繡有龍飾是衣服。后來大臣們常稱皇上為真龍天子,大概和袞有很大的關系。
    - k8 B! G  L1 E: w% J% ^" W    再從服飾的顏色看,古人把青、赤、白、黑、黃五色作為正色。這應該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扒唷笔谴禾烀壬闹参镏??!扒嗟邸北灰暈橹鞔杭镜募竟澤??!抖Y記&#8226;孟春之月》中說:“天子居青陽大廟……衣青衣,服蒼玉”。 這說明古人對主春季的季節神的崇拜?!俺唷?,古人對赤的偏愛應與他們的紅血崇拜,太陽崇拜和火崇拜等自然崇拜有關。古代人們離開了火、太陽就無法生存,離開太陽萬物無法生長,古人在獵殺獸類時的鮮血都自然而然使他們對紅色產生崇拜。再如“黃”在古人的服色中占特殊的地位。古人對土地的崇拜,轉而崇尚土地之色——黃色。這些對顏色的偏愛都反映古人的自然崇拜。此外。還有個別的服飾字也能反映古人的自然崇拜和信仰。如“袖”,從字形上看,它是個形聲字,聲旁“由”有圓義,如“笛”指圓管樂器;“宙”指天空,古代的衣袖之所以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或其他形狀的,大概是源于古人對天圓地方的認識。
      P8 H: P8 H# M% o+ m) {, v, o    總之,《說文》中的服飾字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只從服飾字反映的生活習俗、等級觀念、民族差異性、含蓄內斂的審美心態及自然崇拜和信仰幾方面加以闡述。通過這幾方面來展現我國古代文化的一角。當然,這些也不盡全面,我們還可以從服飾字所體現的“禮”文化,以及古人嚴謹、認真的態度等方面來論證。限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論述了。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m.adidasvypreda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一区_欧美日韩一区二_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国产av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