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1 T+ T+ }( H) L8 @* P4 n- q纖維發展介紹(一) : m a5 b0 i1 C t
6 W2 X0 G2 A/ x+ R一、歷史悠久的天然纖維 ' b, g) S& r6 i9 ~1 g$ |
 眾所周知,氣候是影響纖維制品應用的重要因素。在天氣寒冷或氣溫變化大的地區,羊毛與其他獸毛是主要的衣服原料,熱帶地區則會發展麻或竹等植物纖維,至于蠶絲,因需由種桑、養蠶、結繭到繅絲,過程復雜且產量少,價格昂貴,一向是宮廷貴族、巨賈豪門階級專用,但也因其稀有高貴而促成東、西陸地貿易─絲路的暢通。
$ v+ i) H: r4 K9 ?' v- U 而由于蠶絲是棉、麻、絲、毛四大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纖維,其良好的手感及強度適用于衣著,且又具有高度光澤,故深受人們喜愛與收藏,是人類長期研究模仿天然纖維的第一目標。
0 o! b* I" g3 @) f8 p7 K1 l 1885年法國卡當尼伯爵(Graf Halaire deChardonnet)發明了光亮燦爛的人造絲,帶動人造纖維的相繼問世。1892年出現黏液嫘縈,1924年醋酸纖維,皆以纖維素為原料。1935年意大利弗雷第(Ferretti)改良德國人從脫脂乳制造纖維的方法,制出類似羊毛的蛋白質纖維,此后以石油及天然氣為原料的尼龍、聚酯等合成纖維更如雨后春筍般相繼發明并快速地商業化,直到18世紀棉花的工業化,才使羊毛等其他天然纖維產量迅速下降。 6 x+ K9 v3 C& X3 p* P. I3 @
 棉花是3千年前最先在印度生產應用,后來才逐漸傳入中國、意大利及其他各國。棉花在13世紀傳至紡織業發達的英國,原先因為纖維太短,紡紗困難,直至18世紀英、美相繼發明紡紗機器及軋棉機后,棉紡迅速工業化,棉花產量與消費量成為各類纖維之首。
3 A; g( G) H1 f二、百年來蓬勃發展的人造纖維
& \: b P, s; ]' {7 j# W 而近幾十年來,合成纖維的研究發展更超越了蠶絲的特性,除了高速假捻加工改變原絲伸縮與蓬松程度外,更于下列制程中加入許多科技:
1 o( `4 h4 r J6 N& n1.聚合階段:加入其他不同成分來改善或增進纖維性能。 0 ?2 ]* @% H4 `
2.紡絲階段:改變紡嘴形狀使纖維具不同斷面形狀,制成異形斷面、多成分或超細丹尼,因而發展出許多高機能性纖維。
8 i9 m U5 M- T; l9 y3.紡絲技術:開發液晶紡絲、固相紡絲或靜電紡絲法,以獲得高性能纖維。 + R0 t5 T4 ?6 H0 p
 這些采用高科技技術開發出來的新型纖維,除了使用于紡織領域外,已經大量應用在其他產業或工程中,作為補強或新材料,例如,碳纖維除運用于運動器材的網球拍、高爾夫球桿外,更大量應用在火箭、航天飛機等航天工程領域。 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棉花采收前灑大量落葉劑、人造纖維制程排放廢液廢氣、人纖紡織品無法生物分解等缺點,使得近年來有機棉或制程溶劑完全回收再利用如Lyocell、生物可分解纖維如PLA(聚乳酸纖維)等「綠色纖維」大受歡迎。* J( u6 J4 w0 W1 M5 P, O9 O+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