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w j2 R' V5 f" w, y3 e
表皮層由蠟質、脂肪和果膠的混合物組成,表皮有深度為0.5μm的細絲狀皺紋,具有防水和潤滑作用。初生層是纖維的初生細胞壁,厚度約0.12~0.28μm,占纖維重量的2.5% ~2.7%。由與纖維軸呈70°左右傾角排列的網狀原纖組成,對棉纖維的整體起約束和保護作用。次生層是棉纖維的主體,占成熟棉纖維重量的90%。次生層可以分為S1、S2、S3三層,由初生層向內是結構緊密的S1層,由與纖維軸呈20°~30°傾角排列的原纖組成,厚度約0.1μm。S2層是由同心環狀排列的許多層纖維素巨原纖層組成,每日白天陽光使葉綠素將水與CO2結合成葡萄糖及低聚糖,到晚上輸送至棉籽進入棉纖維細胞腔中,聚合成纖維素大分子,結晶成微原纖、巨原纖沉淀在腔內壁,形成一層。逐日積累,稱之為日輪層。(當棉株經連續光照時,將連續沉淀,不形成日輪層)每層厚度0.12~0.25μm,隨沉積日數不同,層數不同,S2層厚度不同,一般累積35~55日。巨原纖與纖維軸呈20°~35°傾角螺旋排列,旋轉方向周期性發生改變纖維全長可以達到五十多次,各日輪層間螺旋方向各異。S2層厚度約1~4μm,微原纖與原纖間形成空隙,使棉纖維具有多孔性。次生層的最內層為厚度約0.1μm的S3層,具有與S2層相近的結構特征,但淀積有細胞原生質、細胞核干涸后的物質。下圖為棉纖維截面的日輪照片。, M) z8 _5 L l$ x! o
9 T/ K G) A1 K! u
中腔是棉纖維停止生長后,胞壁內留下的空腔。中腔的大小取決于次生層的厚度,未成熟棉纖維的中腔較大,過成熟棉纖維的中腔較小。一般正常成熟白棉纖維中腔面積為纖維截面積的10%左右,彩色棉的中腔較大,為纖維截面積的30% ~50%。下圖分別為棕色棉和綠色棉的截面及縱向外觀照片。# T, A5 M% V: z0 o
棉纖維受濃氫氧化鈉溶液作用后,晶胞扭轉,形成的截面如圖所示,即纖維素Ⅱ。棉纖維受液態氨以及甲基胺或乙基胺處理后,晶胞將轉變成纖維素Ⅲ。洗脫液氨后,纖維素Ⅲ將轉變成纖維素Ⅱ。纖維素Ⅱ或纖維素Ⅲ在極性溶液中經高溫處理,將形成纖維素Ⅳ晶胞。再者,纖維素Ⅰ經濃鹽酸或磷酸處理將形成纖維素Ⅴ,它們的參數見下表。纖維素Ⅴ晶胞尺寸接近纖維素Ⅳ。: ^& m k! I+ l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