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紡織有關的古詩詞:植物染料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9 y- t0 [( b7 j4 j4 h ~. {) t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⑵。 日出江花⑶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⑷, 能不憶江南。
: z: J0 x: t' q3 S 【注釋】
" g+ ?' M. D& t; i. j2 [ ?、拧浗烯ぉぜ仁菢祟},也是詞牌名。, U: d) i' w8 b% Z' J
?、啤∨f曾諳──從前很熟悉。" _; ?) P- A1 z; e5 U0 t8 n. u& F" p
?、恰〗īぉそ叺幕?。
7 q! p* M: G$ w7 s- g$ N. p ?、取∷{──藍指藍草,一種植物,葉子呈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7 u, j1 I2 }, H) t 【譯文】
# i5 q! c; U5 J9 R0 Y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7 Y0 X5 x5 o4 l r& L! D+ }% x
【賞析】
0 E; \8 |% ~3 M% z( {0 v 古語云,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流芳百世,那么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 v5 g6 C/ O1 |/ ^$ X3 L; w/ h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8 l5 v6 `4 i& p# W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梢?,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5 Z% h' W3 a$ U- R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么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么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两裰星锿?,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奔热凰律梢允暗?,那么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于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H& i# T2 g/ u8 u
$ [+ C ^9 }) n7 M2 J(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