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趙岐《藍賦序》曰:余就醫偃師,道經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植,慨其遺本念末。遂作賦一章。 2 m% V& c2 H, H8 M) F% ~0 y 9 n/ W) ^5 g/ C. q2 L! E7 C. I; e. m) ~5 P
賦曰:同丘中之有麻,似麥秀之油油。 6 U, K' n% I* Y5 _% F+ ^* C) g" B8 R8 X+ }
8 h4 _( L) [0 M; } v
點評:; q1 U0 G: S( V
# s; M8 }5 Y7 g J$ [9 c d序為我們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緣由以及作品內容等,提供了可信的資料,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一些已經殘缺的、但原本具有興寄意義的作品,如果沒有作者的序,后人實難把握其內容。例如趙岐《藍賦》一作,殘缺嚴重,只存“同丘中之有麻,似麥秀之油油”兩句,作者的寫作動機是什么?由此頗難知曉,亦不可能知曉;幸虧此賦有序云:“余就醫偃師,道經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植??溥z本念末,遂作賦一章”?!端{賦》之所以作及其思想傾向便昭然若揭了。(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