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r' d9 F1 p" `
一、顯微分析技術法 顯微分析技術是采用透鏡光學放大原理或探針等方式,直接觀察纖維微觀形態結構的方法,不同顯微分析技術具有不同放大倍數和分辨距離,目前共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顯微分析方式: (1)光學顯微鏡,其放大倍數為1000倍左右,分辨距離約為0.2μm。 (2)電子顯微鏡,其放大倍數可達到100萬倍以上,分辨距離可到0.1~0.2nm。 (3)原子力顯微鏡,其橫向分辨距離為0.2nm,縱向分辨距離為0.1nm。 1.光學顯微鏡 由17世紀荷蘭人AntonieVanLeeuwenhock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細胞這種生命體。由于對操作環境條件要求較低,光學顯微鏡常被作為研究纖維形態結構的主要工具。光學顯微鏡是由目鏡、物鏡、試樣臺、光源系統組成,其放大作用主要是置于試樣臺上的被觀察物體的反射或透射光線,經過透鏡組中焦距很短的物鏡和焦距較長的目鏡的放大實現。 如果在顯微鏡中增加各種相應的附件,可以使顯微鏡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形成特種規格的顯微鏡,如偏振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干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紅外顯微鏡、X射線顯微鏡等,在纖維結構測試中常用的為偏振光顯微鏡。偏振光顯微鏡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的試樣臺上下分別增加一塊起偏器和檢偏器,利用偏振片只允許某一特定振動方向的光通過的特性,可以進行纖維(或高聚物)結晶形態(特別是球晶)、高聚物或復合材料的多相體系結構以及液晶相態結構觀察研究,結合可加熱的試樣臺,則可以進行高聚物結晶過程研究,也可以進行纖維雙折射率的測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