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埔寨的中國拓荒者 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進軍柬埔寨的中國企業,許多都入駐了紅豆集團投建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它們一方面享受著政策與人口的紅利,一方面也承受著惡劣的條件和人才的短缺0 y! Z0 ~9 k6 }1 p4 s& }& T
彭海斌 6月7日上午9時,地表溫度已經超過了35攝氏度,身著正裝的賓客在廣場的椅子上正襟危坐。$ h* P/ I$ m0 P4 O
主席臺上的柬埔寨首相洪森聲音洪亮,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腳下這片園區的特殊之處、自己與這片園區的淵源,以及對它未來的期許。
! m" \; l* E/ F- h 這里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這個東南亞國家比照中國此前走過的道路,建立起特區以期實現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型。/ m2 c5 ~3 z5 b4 Y
8年前,中國江蘇企業紅豆集團在此落地生根,從荒草灌木中蹚出一片園區,成為西哈努克港名副其實的“大東家”,也為這個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帶來了商機。# E3 ?) ]- r5 `7 A- e
當然,這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在園區中,有時想找個熟練的工人都很困難,紡織女工往往腳上的泥還沒擦干凈,就開始踩起了縫紉機腳踏板。
6 l* w( Z- F9 H 作為柬埔寨的拓荒者,紅豆集團和入駐的中國企業一道,正在見證一個國家的經濟大轉型。
1 F3 L/ g8 u# Z" Q$ n' ?, e 拓荒柬埔寨8年
4 P* _% F K) X5 R4 `) D 三面環繞著低矮的丘陵,一面朝向美國援建的四號公路,中間一片開闊的近12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SSEZ)。- C2 e: O# e5 i+ M8 S5 Z% j6 F
特區以公司的形式運作,全稱是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有限公司(下稱“西港特區”),由紅豆集團牽頭,與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合資運營,前者處于控股地位。
. Q, T' P9 S0 W/ u 2007年紅豆集團開始考察西哈努克港,成立合資公司后于2008年開始洽談收購土地。西港特區總經理戴月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西港特區對腳下的土地擁有完全的產權。柬埔寨政府亦放權給西港特區,后者在完成通水通電土地平整公共辦公區域建設后,開始向中國企業拋出繡球,吸引其落地于特區之內。7 Z. `% s' n- n9 o' u7 t7 m0 `
2016年6月份,恰逢第100家企業落地,西港特區邀請洪森出席慶典。據西港特區管理人員介紹,特區較柬埔寨其他地區特別之處在于其進出口關稅的減免,且內部集中了企業所需的進出口業務“一站式”服務,為入區企業提供投資申請、登記注冊、報關、商檢、核發原產地證明等服務。+ K5 l. e: e+ ~3 j( J/ J- s( \
不過,在園區的早期土地購買和實際建設中,地方政府則采取了放養的政策:既不干預也不約束。7 T. T3 W" c0 K% [! C \. n% _
“剛來這里時,無水、無電、無路,幾乎百分之百被無經濟價值的雜草和灌木林所覆蓋,地勢高低落差達70米?!贝髟露鸹叵肫?年前踏足當地時的情景不免唏噓。, h5 A/ M# T! W2 o! q
彼時為了勘察土地,前面需要有人揮舞砍刀斬斷灌木才能通過。這些土地是當地農民所有,公司與農民一家一戶談土地購買協議,“這塊土地是以100多份土地產權證拼湊起來的”。( H% M- ?" o+ ^) J
即便是在今天,這塊11.13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未完全可供入駐企業使用,其中已經完成“五通一平”的5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著入駐的100余家企業。
5 I& S! R% h# o4 u8 T. D$ l 勞動力易買,熟練工難求1 }2 h- P' z2 t; U4 R8 ^* W7 u: p
入駐園區的100多家企業中,中國企業居多,達到87家,以輕工業為主。
$ ]* j) A/ G/ ?/ E) K 在中國已經失去競爭優勢的企業,在柬埔寨重新找到了盈利點。單工資一項,便可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節約大筆的開支。在西港特區剛剛建設的時期,也即8年前,當地的工人工資每天僅相當于8元人民幣,月工資240元人民幣左右。3 `/ K3 P2 ?! S- C3 j
即便柬埔寨工人工資連年上漲,仍較中國地區的工資水平低一截。據入駐西港特區的鑫達順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范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地工人工資加上相應的福利,所有打包支出月均約200美元。以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計算,柬埔寨普通紡織工人的月工資在1300元人民幣左右。& v0 ?4 U, v* g- ^: S( r, R3 q: h
而柬埔寨整體人均收入更低一些。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柬埔寨2014年的人均收入為1084美元,月均約90美元。7 O% m9 w+ t* D$ f% ^* F# W
盡管勞動力成本低廉,但對中國企業來說美中不足的是,柬埔寨的工人并不像中國本土工人那樣已經經過工業化訓練。3 H$ F: f L) t5 Z( Z
在每月的10日,西港特區定期招聘員工,大多數應聘者是周邊農民。一位入駐園區的企業經理笑稱柬埔寨工人工作“很慢”,往往兩位柬埔寨工人的工作效率僅相當于中國國內一位工人的水平。
! |3 X( O/ l- J 這可能與當地氣候有關,柬埔寨常年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人難以長期承受在此氣溫下高強度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當地工人都是由農民直接轉化而來,洗掉腳上泥土,踩上縫紉機踏板,對當地人來說是一種考驗。他們已經能夠游刃有余地應付初級的輕工業,而一旦涉及稍微復雜的工作,就無能為力了。
% N: M4 c W% D" N0 ~. ]. O 30年前的中國
& u/ k5 `0 @; N. {( I/ ^0 u, z 洪森與西港特區淵源頗深,2008年,洪森同樣以首相身份出席了西港特區奠基儀式。近年來,柬埔寨正在力推經濟特區建設,至今已經有11個特區實際運行。減免進出口稅收是經濟特區的“標配”,這吸引了中國低端制造業的轉移。
# {% f3 W' |* Z9 x0 v 在30年前的中國,紡織業是工業的重點,而今已經屬于“夕陽產業”。企業家們像是草原上的食肉動物,隨著季節遷徙,尋找合適的狩獵場。
$ C: [9 }4 k' e) X 鑫達順紡織入駐柬埔寨的時候,從西港特區手中買下一片土地的50年使用權,建立了自己的工廠。選擇柬埔寨、落戶西港特區的中國企業,除了看中當地低廉的勞動力,發達國家給予柬埔寨的優惠政策更加重要。由于被列為貧窮國家,歐盟、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給予柬埔寨諸多的稅收優惠,這為經濟特區吸引力提升增加了砝碼。2 X# d2 s2 `6 B- [! h; |; b2 ~
比如液壓叉車產品從中國國內出口到歐盟的稅率高達78%,但從柬埔寨出口則可免交進口關稅。西港特區內的液壓叉車配套商祝友群的工廠就是跟隨中國液壓叉車生產企業從泰國轉移到柬埔寨的。8 u1 I7 g" S/ q* Y/ _2 `5 P% |# \9 X
紅豆集團旗下的紅豆國際制衣也是最早入駐西港特區的企業之一,目前工廠開設了兩條西褲、兩條西服共四條生產流水線,預計月生產分別達4萬條和3萬件。中方的管理能力和本地化的工人相結合:工廠中方管理人員20人,本地員工620人。! ?% t: S* G' K' ?
事實上,西港特區受惠于中國和柬埔寨雙方政策的疊加效應。 U; z# m% b$ @) W
柬埔寨就像30年前的中國,一個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的國家,它的青壯勞動力正在慢慢適應從農田到工業流水線的勞動。柬埔寨政府也像30年前的中國,希望外國投資者帶來資金和管理能力,同時將工業移植、落地。
1 u7 L! V/ v: i& j& D& F: Z: J 而中國正在大力推行“一帶一路”戰略,柬埔寨正在節點之上。同時,國內有利于消除過剩產能的供給側改革,意味著大量的中國企業有望實現向國外的轉移。5 X) a6 k- O5 ?; s- ~0 m
6月7日的慶典結束后,海風吹來烏云,一場大雨隨風而至。緊鄰海岸,西港特區正是風云激蕩之地。一路從改革開放走過來的中國人,想必對此并不陌生。 (第一財經)
; t! g3 b* y1 q# W8 o
8 _8 P! Y7 z& C5 _+ t |
|